玫瑰为什么带刺?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在自然界,许多植物表皮上长有尖锐的突起,也被称为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玫瑰。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分离,植物长刺,或是因为源自同一个古老的基因家族。植物长刺主要是抵御食草动物,但某些茄子和水稻作物也长刺。人们一直不清楚这些作物为什么也会如此。研究人员从茄属植物(如西红柿、土豆和茄子)开始分析,发现了一个名为“孤独的家伙”(LOG)的基因家族。LOG基因通常负责制造一种导致细胞分裂和扩张的激素,某些LOG基因突变会使茄子上的刺消失。研究人员不禁产生了疑问:LOG基因会不会是多种植物长刺或不长刺的原因?于是,他们与纽约植物园合作,对带刺和不带刺的标本进行了研究。康奈尔大学的合作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消除了一种原产于澳大利亚的野生浆果的刺。另一位法国同事则消除了玫瑰上的刺。最终他们在大约20个物种中发现了刺与LOG基因的相关联系。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发......阅读全文
玫瑰为什么带刺?
科技日报讯(记者张佳欣)在自然界,许多植物表皮上长有尖锐的突起,也被称为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玫瑰。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分离,植物长刺,或是因为源自同一个古老的基因家族。植物长刺主要是抵御食草动物,但某些茄子和水稻作物也长刺。人们一
2024-08-05 14:21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为什么带刺?
在自然界,许多植物表皮上长有尖锐的突起,也被称为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玫瑰。据最新一期《科学》杂志报道,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取得了一项突破性发现:经历了数百万年的进化分离,植物长刺,或是因为源自同一个古老的基因家族。植物长刺主要是抵御食草动物,但某些茄子和水稻作物也长刺。人们一直不清楚这些作物为什么也
2024-08-07 16:01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蒸发光检测器loglog线性怎么计算含量
响应值求对数(以10为底对数,Excel公式:LOG10()),浓度值求对数(10为底对数)浓度值对数和响应值对数呈线性关系一般国产蒸发光配套软件它会直接计算好结果
2023-05-19 09:18
News
WIKI
相关搜索
飘着玫瑰花香的新型转基因西红柿诞生
《自然—生物技术》:货架时间更长,所需农药和杀虫剂更少
以色列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新型转基因西红柿,闻起来有玫瑰花和柠檬的香味。相关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上。 进行该项研究的是以色列Newe Yaar研究中心的Efraim Lewinsohn和同事。他们向西红柿中导入了一种柠檬罗勒(Oc
2007-06-26 10:3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肯尼亚玫瑰热销欧洲-玫瑰种植危及当地环境
据英国《卫报》2月14日消息,情人节来临之际,价钱便宜的肯尼亚玫瑰受到消费者青睐。但有研究称,玫瑰的大量种植正威胁着肯尼亚脆弱的生态环境。 据称,欧洲超市中售卖的玫瑰70%都来自肯尼亚,而这其中绝大部分玫瑰的产地都是纳瓦沙市。英国莱斯特大学生态学家大卫-哈伯(Davi
2011-02-15 15:30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科研玫瑰”赵书红:她在基因组上“跳舞”
她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事眼里敬业的女博士,孩子心中的好妈妈。从事科研工作20余载,她一直对“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猪遗传育种研究保持精准的“定位”。她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赵书红教授。 这个“做事泼辣”的女孩很
2017-10-27 15:03
News
WIKI
相关搜索
关注·走近“科研玫瑰”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蓝色的 水球 ,海洋里面有非常丰富的资源……”不久前,在第三十二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闭幕式上,作为一名科学家,韩喜球与青少年分享了深海科考故事。在微信朋友圈,她兴奋地写道:“演讲后好多学生求合影,也许有不少学生将来真的会投身海洋事业!”
韩喜球是我国大洋科考第一位
2017-09-12 11:16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油蒸馏设备
短程分子蒸馏器操作过程 SPE型短程蒸发器由一个带夹套加热的圆筒体、内冷凝器及转子等部件组成。内冷凝器位于蒸发器的中心,带刮膜系统的转子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旋转。 蒸馏过程是:物料从蒸发器的顶部加入,经转子上的料液分布器被连续均匀地分布在加热面,刮膜器将产品刮成一层极薄、呈湍流状的液膜。在此
2020-10-26 18:44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花环试验
实验原理动物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结合异种动物红细胞的受体,称为E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与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红细胞环绕在周围,宛似一朵玫瑰花样的花环,故取名为E玫瑰花环试验(erythrocyte
rosettes assay)或自然花环形成试验。凡能与RBC形成E花环
2020-06-29 11:40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花环试验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玫瑰花环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玫瑰花环试验是目前鉴定和计算外周血液和各种淋巴样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实验原理动物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结合异种动物红细胞的受体,称为E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与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红细胞环绕在周围,宛似一朵
2020-09-21 22:00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花环试验
实验概要本实验介绍了玫瑰花环试验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玫瑰花环试验是目前鉴定和计算外周血液和各种淋巴样组织中T淋巴细胞的最常用方法之一。实验原理动物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结合异种动物红细胞的受体,称为E受体,在体外一定条件下,能与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形成以T细胞为中心,红细胞环绕在周围,宛似一朵
2019-04-19 07:26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植物雌雄-基因可辨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一点是,我们在超市里购买的黄瓜是纯粹的“女性”——它们由精心杂交培育的、只生产雌花的植株生长而来。长久以来,农民们都知道“女性”因素对于农作物成功的重要性:雌花比例越高,种子和果实的产量越大。最近,科学家揭示了植物性别决定的分子基础。 在《科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以色列巴伊
2016-02-17 14:4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植物转基因技术
1)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将外植体放入含有外源基因的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ociens)菌液中浸泡,然后转入共培养基,再转入筛选培养基诱导抗性愈伤组织和抗性芽,生根后的抗性植株移栽至营养钵生长。(2)基因枪法 又称微弹轰击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外源DNA黏附在微小的金粒或钨粒表面,然后
2021-09-26 19:01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植物基因转化技术
相关知识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是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或组织,获得转基因植物的技术。植物基因转化技术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 以生物体为介导的基因转移法;2 DNA直接导入法。前者如农杆菌介导法,植物病毒介导法;后者如基因枪法、电击法、聚乙二醇法、脂质体法及花粉管通道法。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根癌农杆菌介导法。
2020-09-08 17:25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树属的简介
玫瑰树属Ochrosia Juss. ,夹竹桃科,约39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中国南部引入栽培的有玫瑰树O. borbonica Gmel.和古城玫瑰树O. eliptica Labill 2种。乔木;叶对生或轮生;花排成聚伞花序,生于顶枝的叶腋;花萼5深裂,内有腺体或无;花
2023-04-07 15:1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树属的介绍
玫瑰树属Ochrosia Juss. ,夹竹桃科,约39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中国南部引入栽培的有玫瑰树O. borbonica Gmel.和古城玫瑰树O. eliptica Labill 2种。乔木;叶对生或轮生;花排成聚伞花序,生于顶枝的叶腋;花萼5深裂,内有腺体或无;花
2023-04-07 15:1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痤疮的病因分析
玫瑰痤疮又称酒渣鼻(酒糟鼻),多见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但严重病例一般见于男性,是一种发生于面中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玫瑰痤疮的确切病因不清楚,多种因素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疾病,包括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囊虫及局部反复感染,使用辛辣食物、饮酒、冷热刺激、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内分
2022-07-26 16:1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树属的概述
玫瑰树属Ochrosia Juss. ,夹竹桃科,约39种,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中国南部引入栽培的有玫瑰树O. borbonica Gmel.和古城玫瑰树O. eliptica Labill 2种。乔木;叶对生或轮生;花排成聚伞花序,生于顶枝的叶腋;花萼5深裂,内有腺体或无;花
2023-04-07 15:1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基因枪活体植物基因转染
本实验所用基因传递系统(基因枪)原理:低压基因递送系统(GDS-80 基因枪 U.S. Patent Number: 6,436,709 B1),根据火箭喷嘴原理和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是用于传递生物微粒进入靶细胞的一种新型系统。如图1中所示,当左侧出现输入气体压力时(如:氦气),两个腔室之间将形成巨
2020-03-09 19:16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中国主栽食用玫瑰起源复杂?科学家提出新假说
1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植物分子遗传与适应研究组收集了16个国内主栽食用玫瑰品系,构建了迄今为止涵盖蔷薇属所有主要分类群且最稳定的质体基因组系统树,并提出中国主栽食用玫瑰的“复杂网状起源”假说。
玫瑰兼具园林观赏和药食两用等功能,为“四大切花”之首。中国具有悠久的玫瑰利用历史,
2022-01-17 22:57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中国主栽食用玫瑰起源复杂?科学家提出新假说
17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植物分子遗传与适应研究组收集了16个国内主栽食用玫瑰品系,构建了迄今为止涵盖蔷薇属所有主要分类群且最稳定的质体基因组系统树,并提出中国主栽食用玫瑰的“复杂网状起源”假说。
玫瑰兼具园林观赏和药食两用等功能,为“四大切花”之首。中国具有悠久的玫瑰利用
2022-01-18 15:4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让奇迹成为可能-科学家制造出转基因蓝玫瑰
蓝玫瑰寓意“清纯的爱和敦厚善良”,一直被追求浪漫的人所钟爱。在英语中,“蓝玫瑰”同时意味着无法实现的希望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它不存在于自然中,尽管园艺师用几个世纪尝试繁育蓝玫瑰,但一直未能成功。 近日,中国科学家突破了植物通过不同花青素控制花卉颜色的固有思路,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思路,证明了
2018-10-26 15:23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植物基因转化常用方法
一. 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原生质体法、脂质体法、花粉管通道法、电激转化法、PEG介导转化方法等,其中基因枪转化法是代表。另一类是生物介导的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转化方法,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转
2019-11-13 13:54
News
WIKI
相关搜索
植物基因转化常用方法
一 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 植物遗传转化技术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基因转移技术,包括基因枪法、原生质体法、脂质体法、花粉管通道法、电激转化法、PEG介导转化方法等,其中基因枪转化法是代表。另一类是生物介导的转化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和病毒介导两种转化方法,其中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转
2019-08-09 15:38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中国科研人员尝试利用细菌培育蓝色玫瑰
寓意“清纯的爱和敦厚善良”的蓝玫瑰是近年来花卉市场的新宠,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蓝色妖姬”大多是化学染色而成。中国科研人员在合成生物学理念指导下,突破了植物通过不同花青素来控制花卉颜色的固有思路,证明了利用细菌产生的蓝色色素来制造蓝玫瑰的可能性。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陈义华研究员与天津大学张雁
2018-10-12 11:32
News
WIKI
相关搜索
转基因植物中的筛选基因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是在离体条件下对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DNA)进行人为“加工”,并按照人们的意愿重新组合,以改变生物的性状和功能,然后再通过适当的载体将重组DNA转入生物体或细胞内,并使其在生物体内或细胞中表达,从而获得新的生物机能。这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植物一般称为“基因工程植物”。自
2020-06-15 15:24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中医辨证治疗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大小不等,数目不定玫瑰色斑片,其上有糖状鳞屑,本病有自限性,一般持续6~8周而自愈。但也有经久不愈的情况,由于很多玫瑰糠疹患者延误治疗后容易遗留难看的色素沉着。此症好发于10~35岁人群。在高温环境下,瘙痒感会更明显。部分患者在发疹前会短
2021-08-21 11:31
News
WIKI
相关搜索
如何治疗玫瑰糠疹?
因为本病有自限性,故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 1.一般治疗 在急性期禁忌热水洗烫和肥皂外洗。禁用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临床上见到许多患者由于局部护理不当使病情加重,延长病程,或转变成自身敏感性皮炎。 2.抗组胺药物 可适当应用抗组胺药物,例如扑尔敏,赛庚啶,特非那丁及克敏能等,
2022-07-18 14:41
News
WIKI
相关搜索
玫瑰痤疮的疾病治疗介绍
1、一般治疗:平时忌食辛辣和刺激食物和饮酒,避免暴晒和过冷过热的刺激,避免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规律。有胃肠道疾病应及时治疗,保持大便通畅。调整内分泌失调。 2、局部用药:可外用能减轻红斑丘疹、脓疱的消炎杀菌药,可选用林可霉素,夫西地酸乳膏,甲硝唑凝胶等。部分外用制剂有局部刺激的不良反
2022-07-26 16:13
News
WIKI
相关搜索
EY混合玫瑰花环试验
实验概要T淋巴细胞膜上具有异种动物红细胞的受体,可与绵羊等动物的红细胞(E)结合形成花环;B淋巴细胞膜上具有补体C3b受体,可与补体C3b致敏的酵母菌细胞(Y)形成花环;D细胞膜上具有以上两种受体,故可同时与动物红细胞、补体C3b致敏的酵母细胞形成混合花环;N细胞无以上两种受体,不形成花环。此试验可
2020-09-21 22:01
News
WIKI
相关搜索
上一页
下一页